拯救 - 枷鎖抑或自由?

廖凱怡

近日有兩齣描述戰爭的電影大獲好評。

荷理活的製作、史提芬史匹堡導演、湯漢斯等人演出噢「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噢這電影將親情和友愛、勇敢與懦弱、犧牲及服從、人性的光輝,並大美國主義一併搬上了銀幕。壯觀的場面、細膩的對白、動人的情節,給影評預言為繼「鐵達尼號」(Titanic)以後可能獲獎最多的電影。「鐵達尼號」可謂做就了一炮而紅的里安納度、狄卡比奧,他隨後在「鐵面王子」(The Man in the Iron Mask)中的演出,更鞏固了自己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本文主旨不在以藝術角度評論電影或演員表現,而是從宗教角度反省「雷霆救兵」及「鐵面王子」給予我們的一點啟迪。

在「雷霆救兵」中,賴仁家族四兄弟被徵召往不同國家作戰,其中三兄弟殉國後,美國政府為人道理由,決議派出一隊步兵去救那位在法國戰役失蹤的散兵噢賴仁、結果,賴仁的確倖免於難,但拯救隊在過程中傷亡慘重,而隊長更在臨死前囑咐他不要辜負他們,因其生存是用的性命換取得來的。自此,賴仁再不能輕鬆地過活,而「活得有意義」、「作個有為的好人」、「不要辜負他人和國家」等理念成為他的重擔;更可悲的是他的價值再不能自主,倒要別人來肯定自己了!賴仁在戰場中被拯救出來,可是其下半生卻被綑綁在成就他人期望的枷鎖裏。

「鐵面王子」以十七世紀的法國為背景,描繪了路易十四為政不仁、人民生活艱苦的歲月。為了推翻路易的統治,耶穌會士聯同革命份子三人,喬裝潛入監獄,救出被迫戴上鐵鑄面具的飛利普噢路易之孿生胞兄。革命份子破開綑鎖飛利普六年的面具,又說明他們希望他假扮路易,混入白宮,奪取王位,施行仁政。當飛利普知悉他們的計劃後,立即央求他們道:「請不要把我從一個監獄中拯救出來,又將我囚禁在另一個監獄(王宮)」。對於酷愛大自然和自由的飛利普而言,革命份子帶著期望和計劃的「拯救」正是一個枷鎖。

拯救的原意是要為生命帶來自由,可是在「雷霆救兵」及「鐵面王子」中,賴仁和飛利普肉身上雖被拯救,卻在精神上重新被因禁起來。反觀現今不少基督徒常以「拯救別人靈魂」為「戰爭目標」,但在別人得到「拯救」後,卻把一套又一套的教義和規條強加諸別人身上,使信仰成為他人的枷鎖。其實,基督為世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原意就是為愛的緣故把人從罪惡、死亡和法律中釋放出來。為何現今一些基督從往往卻重新把別人囚禁在教義和道德規條中?

「拯救」原本為帶來自由抑或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