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 陳冠天 (2012/2013)

書 名: 活着
作 者: 余華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內容及感想

每一本偉大的作品,均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看完《活着》一書後,栩栩如生的情景便浮現眼前。《活着》以中國人的艱苦歲月作背景︰死傷殆盡的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中對知識份子的批鬥,盲目追求進步的大躍進等等,這些天災人禍,對當時的中國人是冷酷無情的打壓。書中盡述了當權者的管理不當,漠視民生,盲目追求進步,導致民不聊生,一窮二白。

書中的主軸——主角福貴,獨自承受着接踵而來的厄運,家人的離世、朋友的不幸,都可見命運正對他冷笑。可是,福貴是個很獨特的人物,他對不幸、苦難的承受能力很強。正當他人面對困難時自怨自艾,福貴卻對世界抱着樂觀的態度,靠着活着的意志繼續生存。以福貴的戰友春生為例,春生當上縣長後,遇上文化大革命,被誣陷為走資派,成為批鬥對象。經福貴及福貴妻子的開解,仍不奏效,及後自盡身亡。相對於福貴,春生所歷的不幸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春生所欠缺的,正是活着的意志。

也許在其他人眼中,福貴是不幸的,他家財敗盡,女兒、孫兒均受盡苦楚而死,在連串苦難中的幸存者。但須知道「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我堅信福貴在他的人生中深深地感到幸福。他與妻子雖然勞碌半生,但是他卻認為妻子是世上最好的,試問當今世代又有多少夫婦能長相廝守,不離不棄呢?試問又有多少伴侶可以一生互相扶持,共度患難呢?同時他曾有孝順的子女、體貼的女婿、乖巧的外孫,還有生活點滴的回憶。這些事情有人窮盡一生精力追求但也無所得,福貴得此又夫復何求?對生活的感受是屬於個人內心的,不必在乎他人的看法,生命正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者藉故事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會更好。滄海桑田的人生,變幻無常,得失沒有定數,正正是因為當年福貴把祖業全部敗光,才可以在文化大革命中保着頸上人頭。正當人類不斷追求財富,為追求更佳的物質享受而搔破頭皮,卻不知富貴只會為人帶來煩惱;更甚的是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失去其他更寶貴的東西——友情,親情,這樣值得嗎?書中福貴的母親曾說道「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可見財富及物質並非我們活着的目標,活着就是最大的意義。

正當世人為生存尋覓一個冠冕堂皇,至高無上的意義的同時,卻忽略了如此簡單的道理。年邁的福貴與一頭老牛孤獨地活着,放棄從來都是容易得很,可是單純地堅持活着,為了生命而選擇堅持,浸淫在回憶和思念之中,為了愛他的人和他愛的人活下去才更可貴。正當福貴以輕鬆調侃的語調述說他過去的同時,他的生命,堅忍不拔的個性,震撼了他人的心靈,讓人反思生命,珍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