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Our Alumni

Ms. Au Chung Leung, Joanlin (Architect, 1974 Alumna)

About the alumna:

  • F. 7 graduate in 1974
  • B.A.A.S. (First Class Hons), HKU
  • B.ARCH (Distinction), HKU
  • HKIA Fellow
  • Authorized Person, HKSAR (Architect)
  • Registered Architect, Architects Registration Board, HK
  • HKIA List of Adjudicators
  • PRC Class 1 Registered Architect Qualification
  • Member, Shenzhen Registered Architects Association, PRC
  • Director, JA Design Architects Ltd.
  • Director, JA Design Architects International Ltd.
  • Director, JA Design Architects (Qianhai) Ltd.

歐中樑建築師專訪

李燕群校友(九七)整理

歐中樑女士是母校第一位入讀香港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完成大學課程後,她先受聘於 David Russell 建築師樓,繼而隻身遠赴英國倫敦,在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創立的Foster & Partners建築師樓工作,後伴隨公司的拓展,回流香港並投入香港匯豐銀行總行的設計工程。三年後,轉職至何顯毅建築師樓,兩年間擢升為董事。五年後,她毅然離開女強人行列,踏入人生另一階段──結婚、生孩子、組織家庭,當上全職家庭主婦。兩年後,家庭生活穩定時,她重投社會的懷抱,到王董建築師樓任職。

累積十多年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後,歐女士成立屬於自己的建築師樓——中熹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及中熹建築設計顧問國際有限公司。當中經歷許多風浪,尤其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令公司面臨很大考驗,但她未輕言放棄,一直經營至今已近十年。現在,她不僅是香港註冊建築師及香港政府註冊認可人士(建築師),更考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註冊建築師資格,可謂與時並進。工作以外,她擁有幸福美滿家庭,育有兩名子女,丈夫為骨科專科醫生。

選擇建築 創造色彩人生

回顧當日,歐女士選讀建築系實是因緣際會、無心插柳。因為在中學時代,她特別喜愛物理和科學兩科,科學知識有助她理解及運用建築學的結構、環境科學和工程科技等概念;加上那時她的美術科啟蒙老師李克倫老師,每逢暑假便帶學生往戶外寫生,她的繪畫技巧因而漸趨成熟,為日後建築事業紮穩根基。

至大學選科,得長兄提點,決定選修建築科,及後她發現繪畫不單有助表達設計概念,更展現了建築的美學角度,像入學前的繪畫測試,要求她繪畫玻璃汽水瓶,她畫了數個同心圓的幾何圖案平面圖,間距需要井然有序,簡約且具代表性。

懷緬昔日 灌注無限創意

母校最令歐女士印象深刻、體味無窮的是甚麼?原來是校園周圍的自然景致、純樸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真摯友誼。她現在仍不時與老師和校友相聚,其中與吳鉻森老師最稔熟,常一起暢談昔日舊事。

因著對大埔區的熟悉和懷念,大學時歐女士就以元州仔一帶的紅樹林為地標,以保護環境及善用資源為主題,完成畢業作的設計藍圖。其設計利用潮水、風力和水力發電,並以輕軌鐵路連接工業、商業及自然資源等各社會功能要素,為使設計力臻完美,更特意向物理系同學請教,將元州仔設計成能源、資源平衡且自給自足的小社區。

竭盡所能 見證平等社會

建築業一向以男性為主導,歐女士選讀建築時,女建築師更是寥寥可數,她要面對怎樣的挑戰?她認為建築界男性主導雖然是普遍現象,但兩性當建築師的比例已日漸拉近,她更引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在《Thus Spake Zarathustra》的名句——“All men are born equal”,勉勵學弟妹要努力不懈、盡己所能,不分男女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在兩性平等的社會中綻放異彩。

體味人生 平衡家庭事業

拼搏多年,擁有自己的建築師樓,身為僱主的歐女士有多一重責任——不但要考慮設計的水準,重整設計的主導方向,保持質素,更要顧及公司的管理、營運和生意額等,工作實是比作為僱員繁重得多。

建立事業,歐女士並沒有忽略家庭。她曾為了家庭,放下事業兩年,專心照顧年幼的子女。待子女長大才重投工作懷抱。歐女士更分享她與子女相處的生活趣事。她的一對子女,有一次與她開了一個玩笑,佯作成績未如理想,把她戲弄一番,使她一度考慮應否再次放棄事業,由此可見她實在是一個盡職的好母親。

學貫中西 領略「和而不同」

歐女士回憶當年前往英國尋找理想,順道學習駕駛滑翔機。那時到Foster & Partners工作,先要通過Ken Shuttleworth 及Grahm Philips 兩位建築師的考驗,才能獲得與Norman Foster十五分鐘的面試機會。當時面試內容是談論一所博物館,基地恰巧是她學習駕駛滑翔機地點,對該地理環境再熟悉不過,於是面試水到渠成。

她在英國建築師樓工作,汲取經驗;並在香港建築師樓努力十多年。相比兩地的建築風格,她認為英國建築較著重設計,會投入大量時間、深入研究各種物料的特性,發展新設計和新技術;而本港建築則偏重於工程期限、政府入則程序、工程管理等,設計方面亦過於受政治和商業因素影響。

前瞻香港 展現發展前景

本港有很多蜚聲國際的建築物,都由外國著名建築師負責設計,再經本地建築師實現,對此,她認為本地雖不乏建築設計人才,惟受以上因素左右,總欠缺機會實現理念。然而隨著整個社會發展,本地建築業已関拓內地市場,好像現在大部分建築師樓已拓展內地市場,所以,建築師實現設計才能機會大增,競爭力也因而大大提高。

歐女士默默耕耘、努力不懈,兼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擁有成功事業的同時能享受家庭生活,實是現代女性的良好榜樣。這次訪問令身為建築界後輩的筆者獲益良多。這不就是取諸社會,以獲取的知識和經驗,回饋母校,貢獻給社會嗎?體味生命、建設社會、活出人生,正是歐中樑女士一貫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