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 LEUNG Pak-heng (1994 Alumnus)

About the alumnus:

  • S.7 graduate in 1994
  • Bachelor in Pharmac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PhD in Physiol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七年之「養」

 

我入讀王肇枝中學已經是二十三年前的事,可是我對她依然記憶猶新。當年母校只有兩座校舍,外牆是紅色的,我入學的時候新禮堂還在興建中,舊禮堂正改建成設計與工藝室,音樂室設在舊校舍教員室後,課室全裝上吊扇,感覺就像昨天一般......

中一開學的第一天,我被老師安排坐在第一行最後的位置。還清楚記得到了第二天,上午的最後一節課,坐在左面的一位同學悄悄地問我待會到哪兒吃午飯。就這樣子,我認識了第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後來也成為我最要好的朋友,更於我的婚禮擔任伴郎!母校的校風純樸,同學們一起成長,互相扶持,感情牢固得像兄弟姊妹般,不少更成為日後人生旅途的好伙伴。

王肇枝中學的學生可不是書呆子。學校不但經常鼓勵我們關注時事及社會發展,也積極推廣課外活動,所以,在校際比賽中,我們的表現都十分出色,在優勝名單中常常可看到我們的名字。說起來我也是當中的一份子──我曾在全港中學象棋比賽中奪得季軍呢!

在我心目中,母校的老師們既是嚴師,又是慈父慈母,也像我們的知心朋友。從他們的身上,我學會了待人以誠,做事以正,虛心學習的處事態度。老師們的愛護、關懷和教導,我時刻銘記在心。投身社會工作之後,發現不少在母校獲得的經驗和我的工作其實是息息相關的。舉一個例,我們那一屆畢業生可說是新考試制度的試驗品,我們預科課程需要修讀新開設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由於是首屆推行,同學們對考試的形式、深淺程度和評分準則都不大清楚,實在沒多大把握考取理想成績。為了訓練我們的中文說話技巧,老師要求我們輪流在周會上向全體師生演講。我的胆量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這對我日後的教學工作或公開演說都很有幫助。

我在大學選修藥劑學,但畢業後沒有當上藥劑師,而是選擇攻讀研究院課程。雖然我的資質不高,但很幸運能師從一位在學術界很具名望的生理學教授,在他的指導下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又到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兩年。二零零三年,我獲得香港大學的教席,開始教學和研究的工作。科學研究是很具挑戰性的,然而每天埋首在實驗室裡,就不同的課題反覆測試,不斷改良,其實過程也十分沉悶。實驗結果每每令人失望,但想到距離成功可能只剩下一步之遙,便毅然堅持下去。所以,從事研究工作若沒有信念和足夠的耐性是難以成功的。然而,當你看見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科學文獻上刊登,甚至在學術會議上有同業表示曾讀過你的著作,當中的滿足感,絕對令你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相對於研究工作,其實教學及行政工作佔據我更多的時間,近年我還要協助學系籌辦一個新課程,工作壓力有時真的令我喘不過氣來。社會不僅對中學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大學的要求也一樣。現在的學生或許比從前聰明,但卻較被動和依賴,我在大學執教才真正感受到前線教育工作者的壓力。現在回想起來,真要衷心感謝當年教授我們的每一位老師,在教導我們的過程中百般容忍,諄諄教誨和無私奉獻。

儘管我已畢業多年,但對母校的感情卻沒半點退減。五年前,我曾經回母校跟學弟學妹分享經驗,與曾教導過我的老師再次見面,當時興奮的心情實在難以形容,感覺就像回到從前,我還是未諳世事的中學生一樣。

每次經過母校,總不期然細看校舍,懷緬過往在母校多彩多姿的青蔥歲月。母校現已煥然一新──校舍擴建了、外牆轉為藍色、運動場經過翻新、課室的設備也日臻完善……。我除了替學弟學妹高興外,心底還有點羨慕呢!

今年是母校五十周年校慶,執筆時我也快為人父了。期待下一次校慶,能帶著女兒參加校慶活動,告訴她父親在母校的生活點滴。藉此機會,祝願母校百尺竿頭,校譽日隆;祝願老師校友們健康愉快,學弟學妹能秉承校訓──「博愛信修」的精神,奮發向前,繼續為母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