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樊潔芳女士BBS (一九七一年校友)

校友簡介:

  • 一九七一年王肇枝中學中七畢業
  • 香港大學文學士
  • 教育統籌局前首席助理秘書長
  • 現任港大同學會小學校監
  •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院長
  • 銅紫荊星章(BBS)

文章分享:

林樊潔芳女士專訪

陸麗麗校友(九五)整理

這是個微涼的下午,馬路上一貫地那樣車水馬龍,雨水沖淡了炎夏的翳悶與道路的塵土,筆者穿插於即將拆卸的灣仔利東街,走至盡頭,正前方便是目的地——集結各政府重要部門的胡忠大廈。甫踏進教育統籌局十樓辦公室,迎面而來是這次的專訪嘉賓——教育統籌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學校行政及支援)林樊潔芳女士。

舉止雍容、笑意盈盈的林太,輕輕打破了彼此原本陌生的隔閡,細膩地與筆者談起她在母校兩年的點點滴滴。「那個年頭在港開辦預科的中學較少,我選擇入讀王肇枝中學首屆港大預科班。班內的同學可謂來自五湖四海,因近火車站沿線,部份更來自九龍市區。記得那時候我們並沒有固定課室,兩年都在圖書館上課。」回憶母校的學習生活,彷彿使人鑽入童年的甜夢裡去。「校園生活也十分純樸簡單,沒有許多課外活動可供參加,只是在假期時,同學組織往汀角路踏單車,這是最大的娛樂,亦是最令我回味的課外活動。直至現在,我們這班同學都有聚舊呢!」這份純真情誼印證學生時代的流金歲月。

中學時代最難忘的人和事呢?林太娓娓道來,她慶幸能夠碰上兩位才華洋溢兼學養豐富的中國語文科老師。一位是富有教學熱誠的葉作仁老師,「他沒有特別生動的教學方法,但學識淵博,學養深厚,只聽他的課已獲益良多,另一特點是他會邊說邊在黑板寫筆記,我們則照抄,他那些筆記非常精要有用,而且文筆優美,一方面對我們應付高考很有幫助;另一方面,也能提昇我們的語文能力。我還有意外收穫——我的硬筆書法也因此大有進步呢!」難忘事,還是連繫著老師——一位很有才華、教翻譯科的吳銘森老師,「他希望帶我們出外見識、誘發對翻譯的學習興趣,於是鼓勵我們參加那時鮮有舉辦的校外比賽——『半島青年商會翻譯比賽』。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參與校外比賽和獲獎,頒獎禮隆重其事在酒店舉行,實在令我眼界大開!同時亦誘發我日後對語文的興趣。」時代進步,這種經歷在今日比比皆是。但在那年代,卻是難得,教人畢生回味。

談及讀書風氣之別,林太謂:「現在學習條件確實比以前好得多,讀書機會多了、課程統整、教師教學漸趨多元化,更難得的是所有學校都大力推動閱讀風氣。」對,七八十年代仍未有「廣泛閱讀奬勵計劃」呢!「那時閱讀風氣是自發性的。由於生活簡單,同學多以閱請書籍消閒,所以同學們個個都博學多才!」難怪林太措辭溫文、態度儒雅。

林太大學畢業後在喇沙書院任教了幾年,由於想轉換環境並嘗試新挑戰,於是毅然加入當年的教育署,首個職位是負責分區教育工作。談到如何面對現在教改、教師壓力、資源分配等問題帶來的沉重工作壓力,她一一細訴:「教改是需要的,因為時代已改變,香港學生不能再像以前將書本資料死記硬背,現在要全人教育,培育能夠解難、具創造力和分析力的人才,只是本地傳媒多傾向報導負面事情,令部分社會人士誤解教改理念及香港教育的成效。」從對話中,可以領略林太對教育的熱誠。

她又如何評價香港的教育成效呢?她引述數據,特別是一個包括香港在內有四十多個國家參與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評估顯示香港是表現最好的首十個國家地區之一。香港學生在數學、科學和解難方面都名列前茅,而閱讀能力也在首十名內。相對美國等先進國家而言,香港的教育成本低、回報高。我們的教育頗得到國外人士讚賞。

林太對前線教育同儕有何寄語?「作為教師最重要是具備愛學生的心,無論做甚麼都從學生利益、學習角度著眼。這樣,教與學自然會因應學生的反應而不斷改善。凡事要保持興趣,勇敢嘗試,把艱難當作挑戰,盡力做到最好。」對!當遇上困難、挫折,永遠要選擇積極面對。林太還鼓勵同學要有一顆不停探索的心。那樣,你就發覺你的天地比海洋更大。

訪問完成,和風流雲消散,從高樓大廈往小斜路走,又再經過寂靜無人的利東街,飽歷風霜的樓房與店鋪雖然人去樓空,但已教人對它數十載以來默默耕耘、勤懇奮鬥的經歷肅然起敬,恰似林太帶筆者走入母校的時光隧道,追尋令人緬懷的舊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