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園地
我們的校友

林昶恆先生 (一九八六年校友)

校友簡介:

  • 一九八六年王肇枝中學中七畢業
  •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 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
  • 中國國際金融理財師及香港認可財務策劃師(CFP®)
  • 美國認可理財教練(CMC®)
  •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委任專家
  • 現任《家庭理財教育學會》會長

文章分享:

歲月的足跡

 

以下是筆者過去三十年的一些時光足跡。

小六填寫升中報名表時,可能是「傳統新界人」的關係,有機會讀書已是好事,所以家人對選校沒有任何提議,自己亦沒有特別偏好。在當時小學班主任的推薦下,將王肇枝中學列為第一志願,其後更幸運地被錄取了。因為不是同區就讀,印象中沒有多少個小學同學一起報讀,記得中一開學第一天還要由媽媽帶到學校去。

那時是七十年代末,仍未有「電氣化火車」,從上水的家到大埔墟要近一小時車程,每天都要在交通上花上不少時間。因此,初中時相較居住在大埔區的同學,我的確較少在放學後參加課外活動。簡單來說,初中的「人生」真是平淡如水。今天回想,仍然有印象的只是老師上課時的點滴片段而已。

中四至中七是一個影響未來路向的人生階段。一班有共同目標的老師和同學一起堅持,為自己及學校的榮耀而努力。過程中,筆者能深切體會到老師的教學熱誠和同學互相照應的情誼,雖然最後不是所有同學都能升讀心儀的大學,但在學校培養的良好品格及「學會學習」(Learn to learn)的態度都是我們一生受用的個人資本。

離開中學後,三年大學生活可算是最不受束縛的日子。住在大學宿舍,沒有人理會你何時起床、睡覺、甚至上課,只要有功課交、考試及格,成功畢業便成。然而,欠缺承擔的心態和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有後果的。大學畢業後數年的工作都不算順利,不是覺得懷才不遇,便是有感時不與我。眼見不少同期出道的同學和朋友都已略有成就,而自己則乏善足陳,酸溜溜的感覺令人沮喪。為要追回失地,人變得進取,無論工作與財政上都與炒得火熱的股市掛鈎,結果當然是被金融風暴捲倒。九七回歸時剛好經歴了人生中一個大難關,幸好及時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才能重新站起來;那時候亦因為曾經失去而懂得珍惜。後來,經過不斷努力和積極面對挑戰,終於有了轉機,我深信只要好好把握,便會有所成就。

九七後香港社會經歷了結構上的變化,其中一項是市民對財務策劃加深了認識及認同。而且,隨著強制性公積金制度的推行,人口老化加劇和醫療改革廣被接受,市民對自己和親人將來的生活越來越關心。社會上對專業的財務策劃建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筆者的工作使命是令保險及財務策劃從業員擁有專業水平,從而為客户提供適切的理財服務,協助他們達成目標。於是,筆者能順著形勢發展、把握機會,在工作上做到一點成績。現在,個人生活也算不俗,能擁有自己的家庭,兒女和安樂窩。整體來說,各方面的成果都是要感恩的。

上述的經歷告訴我,雖然沒有人能精確知道下一刻、未來十年、甚至更遙遠的將來會有什麼事情要面對,但只要態度積極,敢於承擔,「方法總比問題多」!

從廿多年前未諳世事的中學畢業生,蛻變成今天一個滿足現狀的我,今天是「果」,那何時是「因」呢?「蝴蝶效應」指出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而鉅大的連鎖反應,所以今天的成果,相信也是由以往不同人生階段的灌溉而成。

按近代發展心理學大師艾力遜 (Erikson,1902-1994) 的「人性心理發展八種階段」 (Eight Stages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指出,第一至第三階段時家庭及親人的影響最重要,而學校在第四及第五階段擔當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幫助,年青人才能積極面對困難,從而確立自信、培養與人互信、獨立自主、處事主動及勤勉等德行,這些德行會再進一步令成年後的人能有正常的心理發展,從而懂得表現自己的思想與感情,關心創造、生產、社會公益及照顧和提攜下一代。所以,每一階段是否健康發展都影響到下一階段的發展,最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依此概念,筆者絕對相信沒有昨天學校的栽培,今天的我必然不一樣。

前陣子,筆者有幸與一班中學同學回到母校,發現不僅興建了新教學大樓和其他學生學習設施,連禮堂也改變了。除硬件之外,軟件也轉變不少。筆者當日行經一條走廊時,留意到一塊寫滿學生意見的壁報板,這種公開的溝通模式在筆者的中學年代是不曾見過的。轉變是世界能繼續運行的一個定律,立於此,便要接受轉變及其帶來的後果,而筆者堅信母校會繼續肩負與學生一起規劃人生的使命,令生命影響生命,生生不息。

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正正代表不同人生階段的狀況,亦代表了學校對每位年青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性。筆者在此感謝母校的啟蒙及栽培,在此地所學所體會到的絕對是一生受用,亦承諾會將所學薪火相傳,令更多人能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