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力先生 (一九九九年校友)

校友簡介:

  • 一九九九年王肇枝中學中七畢業
  •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
  •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
  • 專業劇團7A班戲劇組節目經理
  • 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組審批員

文章分享:

文化演繹的啟蒙地

 

回憶中的「學」

印象中,當年的中學普遍著重學生學業成績的。主科以外,最多只有美術、音樂與體育的課堂。然而母校在「各方面」均表現優異,在區內很有名氣。但「各方面」都不大優秀的我,卻在母校生活的數年間,培養出對戲劇的興趣,更確定了我日後在藝術行政方面的發展路向。

感謝母校所創設的戲劇學會及當中的顧問老師,為我的中學生活增添絕不單調的色彩。在學校關門前,我們趕緊每分每秒去排練;在人手短缺時,與老師、學會之間互相協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到校舍天台製作佈景、搜羅道具、安排服裝(當時學會的儲物室在舊校舍的天台);在全體同學的努力下,獲得首個校外戲劇比賽獎項。這一切一切點染了我藝術生命的畫作,是我生命中伊始的「學」。

創造地方文化 承擔歷史的使命

大學畢業至今,我一直投身戲劇工作,在一所本地小型專業劇團擔當藝術行政工作。對大部份的香港人來說,藝術行政可算是一門從未聽過的冷門工作,但在歐美以及較發達的亞洲國家,它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中介人」的行業。簡單地說,藝術行政的工作是營運藝術創作、演出、教育和推廣,不以經濟收益為目標,旨在因應地方的需要及個性,透過藝術來呈現社會面貌或演繹文化。藝術行政工作者所需要的條件是懂得體察社會,對生活有感受,並能發揮創意,堅守文化與歷史的本質。

文化是孕育而不是打造出來的

文化的定義廣泛,藝術可謂是其中的一種,而藝術本身亦有各式各樣的類別,例如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等。近年特區政府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級的文化之都,所以在諮詢中之西九文化區,頓時變為成敗的關鍵,也是香港改造文化的一個契機。然而,文化之都的意義不僅在於硬件設計、規劃及配套等,更重要的是豐富本土地方的藝術文化內涵。就如孕育生命一樣,除了所需要的養份外,還要加上悉心的照料,適當的催化,再給予時間慢慢成長,才能不斷地累積豐厚成果。換言之,決不能堆砌拼貼,一下子在幾年間打造出來。一個被譽為先進、文明、現代化的城市,除經濟和政制發展成熟外,藝術文化的發展必不可缺少。縱使不需要滿街擺放藝術作品或全民皆藝術家,但社會上最少要有喜歡藝術的普羅大眾,繼而有明白藝術能潤澤生活的巿民;更進一步是培養具有鑑賞力的藝評人,以及孕育出勇於創新的藝術家。現在的香港稱得上是在哪一個階段呢?你作好了迎接文化生活的心理準備嗎?相較於歐美國家,香港著實沒有甚麼培育藝術的傳統或歷史可言;然而,正是這樣,我們才能獨立自主,不必背負傳統的包袱,反過來輕鬆上路,更自由地建構、演繹、創造屬於自己的本土文化,甚至歷史。

傳承的意義

新高中學制與課程改革,涵蓋學術、知性與通識、批判思考等學習領域或能力。面對新的挑戰,我們必須本著一種傳承精神,將所學、所培養的知識、經驗與藝術修養等優良傳統,點滴累積起來,薪火相傳。今年是母校創校五十周年,在此祝願母校繼往開來,延續「興學育才」的使命,孕育傳承文化的新一代。謹此寄望親愛的學弟、學妹,珍惜這所具有優良傳統而用心培育每個學生的學校,把握在學的時光,擴闊視野,好好發揮潛能,為日後投身社會,以及經營自己的人生打穩基礎。